来源:华西都市报 时间:2020-03-03 14:22:24
今年春节期间,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大家只能选择“家里蹲”。生鲜电商、远程医疗、在线教育等“线上经济”“宅经济”则迎来了高光时刻,为在疫情期间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疫情结束之后,这些在特殊时期爆发的经济形态如何可持续发展?封面新闻联合成都市新经济委推出的向阳而生·成都新经济系列报道,就力图寻找出答案。
本土生鲜电商如何突围?
抢占社区化服务新场景
线上生鲜,算是在这次疫情中强势崛起的行业之一。人们在家隔离,只得把“吃饭问题”交给“送菜上门”。生鲜电商一夜之间就成了“宠儿”。面对刚需,很多生鲜电商平台订单量暴增。
四川幸福有菜科技有限公司总裁俞慧介绍,“春节期间幸福有菜新增了近100个签约小区,加上原本已签约和运营的,成都就接近300个小区了。如果按每个小区1000户来算的话,目前的服务覆盖了成都30万家庭用户。”
“疫情发生以后,幸福有菜采取平台预订制+集中配+末端无接触式生鲜自提柜模式,提前一天预约购买,第二天就能在家楼下取到新鲜的蔬菜,这样尽量在减少与旁人的接触。尤其是末端无接触式冷鲜自提柜,幸福有菜将人—人接触模式转为了人—物—人接触模式。”俞慧说到。
疫情总会过去,当人们走出家门,回到菜市场买菜,刚需场景消失,生鲜电商们是不是又得走回烧钱、补贴、抢人的老路子?对于幸福有菜这类本地生鲜企业来说,还要面临和盒马、京东生鲜、苏宁等大平台的竞争,它们需如何把握此次机会赢来新的发展呢?
在成都新经济发展研究院特聘专家黄寰看来,面对生鲜电商领域日益激烈的竞争,该领域的中小创业者要突围取得长久发展的关键点在于明确自己的社区服务定位,打造自身核心优势。大平台企业往往布局更广,在许多细分的领域难以做到精细化,其本地化程度通常较弱,然而生鲜配送行业关键就在于本地化经营。
此外,如何留住因疫情而来的用户也是各大平台需要考虑的重点。成都新经济发展研究院分析认为,想让这些用户主动留下来,保证商品质量、配送时效和个性化供给很关键。疫情期间对于线上平台的使用已经使得“破圈”用户对生鲜电商有了一定忠诚度,若能让用户从线上买到比线下更好的菜、自己更爱吃的菜,同时还能保证性价比,那用户留下来的几率将大大增加,毕竟线上买菜相较于线下更为省时省力。
谈及疫情带来的启示,俞慧认为,疫情改变了一部分人的生活习惯,进而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而这一改变,从本质上推动了新零售的发展。传统的供应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在客户的需求,从而导致资源的浪费。新零售场景下,需要根据客户的需求,反推供给侧改革,如果不能快速调整适应市场,就会被淘汰。“疫情期间,线上订单的爆发,加速了线上运营的创新发展。工具的使用,平台的搭建,隔空的人际交互等都在不断创新中推动新零售的发展,同时也对传统零售业提出严峻的考验。”
用户习惯开始养成
远程医疗将继续在“疫”后发力
和生鲜电商一样,远程医疗也迎来了春天。
疫情暴发之后,互联网医疗企业第一时间冲上一线。
成都医联相关负责人告诉封面新闻记者,在抗击疫情的战役中,医联充分发挥平台优势推出线上免费问诊,截至3月2日12时,4042名医生为286244名患者提供了在线问诊服务。面对全国慢病患者的断医断药危机,开展了“慢病守护及用药福利计划”以及“全国慢病患者救助通道”,截至3月2日12时,48692名医生累计服务慢病患者5869828名。
此外,为最大限度降低疫情期间患者们去医院就诊带来的病毒交叉感染风险,减轻医院就诊压力,医联成都高新海尔森互联网医院(简称医联互联网医院)在成都市医保局的指导下,在成都地区正式开通在线医保个人账户支付通道。
“这次疫情的暴发让大家对互联网医疗有了更多的了解,很切实地看到了互联网医疗对线下传统医疗的赋能补充作用,能够借助互联网技术手段的力量来缓解线下医疗机构的资源紧张。”医联创始人兼CEO王仕锐表示,互联网医疗能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我相信疫情过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去使用互联网医疗服务。
那么,2020年真的会成为互联网医疗的拐点之年吗? IDC发布的2020年医疗健康行业十大预测表示,医疗数字化转型将从探索期逐步向成熟期过渡,预计未来几年中,新的数字化医疗健康模式将逐步成型,来提升人类健康水平。
成都新经济研究院分析认为,对于企业而言,疫情之后,要考虑用户留存和快速的场景落地,那么企业在这波特殊时期引发的生态爆发结束后,才不至于被淘汰。
对此,王仕锐也在思考,“比如在接下来的医疗改革推进中,互联网力量如何深度参与?民间医疗资源如何深度配合?产业上下游不同领域之间如何打通?只有想清楚了这些问题,互联网医疗才有可能更进一步。”
标签:
“少年航天科普特训营”举行,VR空间站引关注